jrs直播

篮球投篮训练机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技术研发日:2017.09.22

时间: 来源:jrs直播

技术概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篮球投篮训练装置,包括固定在篮筐下方的接球漏斗,接球漏斗的外壁上分别设有第一、第二、第三人体检测传感器。 采用1个人体检测传感器,实时检测篮球场中间区域是否有人; 第二人体检测传感器用于实时检测篮球场右侧区域是否有人; 第三人体检测传感器用于实时检测篮球场左侧区域是否有人; 然后,在球漏斗下端的篮球出口处设置有光电收发器,用于检测篮球是否通过。 用于将篮球击打到不同区域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击球装置固定在篮球出口下方。 本发明可以将投掷的篮球从空中返回到投篮者附近,从而提高篮球投篮训练的效率。 同时也训练了射手在空中接球的能力,使投篮训练效果更加接近实际比赛中的投篮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张铎; 宋宝华; 王慧琴

受保护的技术用户:南洋医学院

技术研发日:2017.06.22

技术公告日期:2017.09.22

一种篮球投篮训练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篮球教学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篮球投篮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篮球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运动形式之一。 无论是美国的NBA联赛,还是中国的CBA联赛,都吸引着万千人的目光。 打篮球是一种极好的锻炼方式,特别适合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尤其是很多高中生将其作为体育专长进入大学。 在篮球教学和训练中,提高学生的投篮命中率是一项重要的训练内容。 因此,投篮训练是篮球体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训练内容。 目前篮球投篮训练的方法有很多种,都是以提高篮球投篮命中率为目的。 然而,在目前的篮球投篮训练中,投手投出的篮球往往无法回到投手附近。 投篮者需要跑过去,捡起掉落的篮球,然后返回并再次投篮。 这种训练过程导致投篮训练效率低下,因为捡球和重新准备投球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投篮时仍然是静态的投篮方法。 与球场上的投手从空中接到队友的篮球然后立即做出投篮动作不同。 存在一定的差距,不可能达到更接近实际比赛的投篮训练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将投掷的篮球从空中返回到投篮者附近的篮球投篮训练装置,从而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投手投出的篮球由于无法回到投手附近而导致投篮训练效率低下。 投篮者需要跑过去捡起掉落的篮球,然后返回再次投篮。 还训练了射手在空中接球的能力,使投篮训练效果更接近现实。 游戏的射击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篮球投篮训练装置,包括接球漏斗3,接球漏斗3固定在篮筐1的下方,接球漏斗3的外壁上分别设有第一人体。 检测传感器5、第二人体检测传感器6和第三人体检测传感器7; 第一人体检测传感器5面向篮球场纵向中间区域16,用于实时检测该区域是否有人。 第二人体检测传感器5传感器6面向篮球场纵向右侧区域17,用于实时检测该区域是否有人。 第三人体检测传感器7面向篮球场纵向左侧区域18,用于实时检测该区域是否有人。 接球漏斗3下端的篮球出口13设有光电收发器12,用于检测篮球是否通过。 在出球口13的下方固定有第一击球装置9、第二击球装置8和第三击球装置。 球装置10; 第一击球装置9用于将落下的篮球击向篮球场纵向中部区域16。 第二击球装置8用于将下落的篮球向篮球场的纵向击打。 右侧区域17; 第三击球装置10用于将下落的篮球击打到篮球场纵向的左侧区域18。 第一人体检测传感器5、第二人体检测传感器6、第三人体检测传感器5、第三人体检测传感器6。检测传感器7、光电收发器12、第一击打装置9、第二击打装置8和第三击打装置10分别与控制器11信号连接。 控制器11与电源模块22电连接。 因此,当光电收发器12检测到篮球下落时的遮挡信号时,将遮挡信号发送至控制器11; 当控制器11接收到光电收发器12发送的遮挡信号时,也同时接收到遮挡信号。 利用第一人感传感器5、第二人感传感器6和第三人感传感器7发送的最强检测信号来判断射击者是否处于中间区域16、右侧区域17或左侧区域内图18根据确定的击球手所在区域,向击球手所在区域的击球机对应的第一击球机9、第二击球机8和第三击球机10发送击球命令。 ; 第一击球装置9、第二击球装置8或第三击球装置10接收到击球命令后执行击球动作。

优选地,第一击球装置9包括击球杆14,击球杆14的一端固定有击球拍20,击球杆14的另一端固定有铁体19。铁体19 19与电磁铁15相对。击球杆14的杆体与支撑轴24的上端铰接。击球杆14的右半部连接有复位弹簧23,击球杆14的右半部连接有复位弹簧23。 电磁铁15通过控制开关21与电源连接。模块22与控制器11电连接。 第二撞针8和第三撞针10具有与第一撞针9相同的结构。

优选地,接漏斗3、第一击打装置9、第二击打装置8和第三击打装置10均固定在连接架4上,连接架4固定在篮球架2上。

优选地,控制器11为PLC控制器或型号-n20dr-d的单片机。

优选地,第一人体检测传感器5、第二人体检测传感器6和第三人体检测传感器7均采用福建创高安防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PIR-800的红外探测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篮球投篮训练装置,能够将投篮者投出的篮球从空中返回到投篮者附近,以便投篮者接住篮球并投篮。再次。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的问题。 投篮者投出的篮球无法回到投篮者附近的技术劣势导致投篮训练效率存在缺陷。 投篮者需要跑过去捡起掉落的篮球,然后返回再次投篮。 它还训练射手在空中接球。 能力,使得投篮训练效果更接近实际比赛中的投篮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击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详细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篮球投篮训练机,但是应当理解篮球投篮训练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该具体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篮球投篮训练装置,包括接球漏斗3,接球漏斗3固定在篮筐1的下方,接球漏斗3的外壁上分别设有第一人体检测传感器5、第二人体检测传感器6和第三人体检测传感器7。 第一人体检测传感器5面向篮球场纵向中间区域16,用于实时检测该区域是否有人。 因此,第二人体检测传感器6面向篮球场的纵向右侧区域17,用于实时检测该区域是否有人。 第三人体检测传感器7面向篮球场左侧纵向区域18,用于实时检测该区域。 有人吗? 接球漏斗3下端的篮球出口13设有光电收发器12,用于检测篮球是否通过。 在第三击球手的篮球出口13、8和10的下方固定有第一击球装置9和第二击球装置。

第一击球装置9用于将落下的篮球击打到篮球场的纵向中间区域16; 第二击球装置8用于将下落的篮球击打到篮球场纵向右侧区域17。 ; 第三击球装置10用于将下落的篮球击打至篮球场纵向左侧区域18。 第一人体检测传感器5、第二人体检测传感器6、第三人体检测传感器7、光电收发器12、第一撞针9、第二撞针8、第三撞针10分别与信号连接。控制器11; 控制器11与电源模块22电连接。

当光电收发器12检测到篮球正在下落并被阻挡时,向控制器11发出阻挡信号; 当控制器11接收到光电收发器12发送的阻挡信号时,同时根据接收到的篮球信号发送阻挡信号。 将第一人感传感器5、第二人感传感器6、第三人感传感器7发送的检测信号与其中最强的检测信号进行比较,以最强的检测信号来判断拍摄者是否处于拍摄区域。中心区域16,右侧区域17仍在左侧区域18内(如果检测信号同样强,则首先判定射击者位于中间区域;如果左侧区域和右侧区域的检测信号相同)检测信号强度同时最强时,首先判定射手处于右侧区域;然后在相同检测信号强度下,优先识别顺序为中间区域、右侧区域、左侧区域)。 根据确定的击球手所在区域,第一击球机9、第二击球机8和第三击球机10中与击球手所在区域对应的击球机发出击球指令; 当第一击球机9、第二击球机8或第三击球机10接收到击球指令后,执行击球动作。 执行击球后,控制器控制击球装置返回到初始状态。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第一击球装置9包括击球杆14,击球杆14的一端固定有击球拍20,击球杆14的另一端固定有铁体19。铁体19与电磁铁15相对。击球杆14的杆体与支撑轴24的上端铰接,击球杆14的右半部连接有复位弹簧23;击球杆14的杆体与支撑轴24的上端铰接。 开关21分别电连接至电源模块22和控制器11。 第二撞针8和第三撞针10具有与第一撞针9相同的结构。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击打装置的原理与电子继电器的原理相同。 当篮球从接球漏斗3下端的篮球出口13掉出时,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击球装置对篮球进行击球动作。 由于球棒的球棒有一定的尺寸,因此球棒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击中篮球,导致篮球飞向投篮者。 控制开关21可以是时间继电器开关。 完成相应的击球后篮球投篮训练机,继电器开关自动回到初始状态,使得击球手也回到初始状态,等待需要时执行下一次击球。 命令。

进一步地,接漏斗3、第一击球装置9、第二击球装置8和第三击球装置10均固定在连接架4上,连接架4固定在篮球架2上。

进一步地,控制器11为PLC控制器或型号为-n20dr-d的单片机。

进一步地,第一人体检测传感器5、第二人体检测传感器6和第三人体检测传感器7均采用福建创高安防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PIR-800的红外探测器。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篮球投篮训练装置可以将投篮者从空中投出的篮球返回到投篮者附近,以便投篮者接住篮球再次投篮。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 投篮者投出的篮球无法回到投篮者附近。 投篮者需要跑过去,捡起掉落的篮球,返回再投篮,导致投篮训练效率低下。 它还训练射手在空中接球的能力。 这使得投篮训练效果更加接近实际比赛中的投篮效果。

以上公开的只是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例。 然而,本发明的实施例不限于此。 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想到的任何变化均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