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rs直播

霍华德无缘 MVP 之争,内线球员价值体系是否被颠覆?

时间: 来源:jrs直播

霍华德在本赛季的MVP角逐中也被忽视了

新浪体育:MVP的争夺,大佬们都去哪了?

在CBS的MVP网络投票中,科比、詹姆斯、韦德三人共同获得了92%的选票,其他人只获得了8%的选票,其中霍华德仅获得了3%。而在雅虎版的调查中,三名后场球员则获得了97%的选票。邓肯、加索尔等人对球队的贡献真的这么低吗?从MVP价值体系来看,内线球员的意义和作用是否被颠覆了?

文/周旭、张嘉伟

科比、勒布朗、韦德,如果他们最终在MVP投票中占据前三名——很有可能——那么这将是一个纪录:自1980年NBA改革MVP投票方式以来,这是得分榜前三名首次主导MVP投票。

此前,有两年与本赛季“得分可换算成MVP票数”的纪录相差无几:1997-1998赛季,得分王乔丹、马龙、奥尼尔占据了MVP票数前四(第三名是加里·佩里)。1993-1994赛季,大梦、大卫·罗宾逊、奥尼尔也占据了MVP票数前四(这次是皮蓬率领公牛55胜)。是的:1993-1994赛季被公认为“中锋复辟时代”:乔丹、托马斯、伯德、魔术师消失,得分王前五有四位是中锋,总决赛被奥拉朱旺、尤因两位超级中锋统治。2009年和1994年最大的区别是,当年得分王都是中锋,而如今MVP最强的三位候选人和得分王都是外线球员。 我敢打赌,今年的MVP将来自内线。

在过去六十年里,内线球员在MVP价值体系中的地位从来没有像今年这样尴尬,他们几乎被完全排除在MVP候选人之外。

巨人的回归

对于篮球来说,“越靠近篮筐,越靠近冠军”似乎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擅长轰炸篮筐和保护篮板的老将们早已舒舒服服地占据着NBA的光荣榜,伟大的中锋——乔治·迈肯、比尔·拉塞尔、威尔特·张伯伦、卡里姆·阿布杜尔-贾巴尔、沙奎尔·奥尼尔——共赢得了28个总冠军,在过去的62个赛季中,他们获得了53个常规赛MVP(麦肯时代没有这个奖项),而4号位的MVP也不少——过去20年里,最优秀的5个大前锋中,有的从未获得过总冠军,但他们全都拿过总冠军。事实上,自从1955-1956赛季鲍勃·佩蒂特获得NBA第一个常规赛MVP以来,大个子已经统治了这个领域很长时间。 至少在“魔术师”约翰逊和伯德改变联盟之前,只有两名外援球员获得过该奖项——鲍勃·库西和奥斯卡·罗伯逊,他们各自获得过一次。

1972-1973赛季,奈特·阿奇博尔德场均砍下惊人的34分和11.4次助攻,成为单赛季同时获得得分王和助攻王的球员。不过,常规赛MVP却颁给了考恩斯。原因似乎很简单,考恩斯带领凯尔特人常规赛取得68场胜利,而阿奇博尔德的国王队则输掉了46场比赛。为什么人们会忽略同样效力于凯尔特人、场均砍下23.8分7.1篮板6.6助攻的王牌后卫哈夫利切克呢?作为后拉塞尔时代的球队灵魂人物,“盗贼”在MVP投票中仅排在第五位,所获选票还不到考恩斯所获选票的五分之一。

1975-1976赛季,贾巴尔、麦卡杜和考恩斯分列MVP票选前三。在“天勾”场均27.7分16.9篮板4.1盖帽的豪华数据背后,是当年率领勇士取得59胜23负联盟最佳战绩的湖人40号球星里克·巴里,在票选榜上仅排名第四(场均21分6.1篮板6.1助攻2.5抢断)。这真是绝妙的讽刺,显然1976年的投票者对1973年的评选“非常不满意”。怎么能只看战绩不看数据呢?你说吃亏的永远是外线?好吧,这只是巧合而已……

记者先生

常规赛MVP无缘NBA第一阵容?至少在80年代之前,这并不奇怪。拉塞尔拿下5座常规赛MVP奖杯nba现役球星背影,却只入选过3次第一阵容。原因很简单,1981年之前,常规赛MVP是球员评选出来的,而最佳阵容是记者评选出来的。相比于场均十几分的枯燥“指环王”,张大帅30+20的巨星数据显然更有说服力。

1981年,常规赛MVP首次由记者评选,“J博士”欧文成为第一位幸运得主。随后,伯德、约翰逊、乔丹三人分别获得11次常规赛MVP,96黄金一代“三大代表”阿尤、弗森、纳什、科比也在千禧年后崭露头角。28次常规赛MVP中,记者将16次颁给了外线球员。

当外线球员以更具想象力的表现引领潮流时,高个子球员在内线的统治力似乎失去了光环。不仅约翰逊​​、伯德和乔丹作为领袖有着出色的战绩,活塞队的双枪杜马斯和托马斯也都曾两次夺得总冠军。德雷克斯勒两次带领开拓者闯入总决赛,佩顿、米勒、威尔金斯等人也把各自的球队带到了新的高度。其实如果只看中锋位置,球员们都会在前25名之列。首届常规赛MVP中有23位给了5号位,但记者们很抠门,只把最近28届常规赛MVP中的5位颁给了中锋。

矫枉过正?

如今,媒体对于后场的偏爱已经愈发极端。

原因有很多:曾经强大如恐龙的内线球员,被联盟修改三秒区防守、三分线、区域防守、NO等规则撕碎了牙齿,只剩下像针鼹鼠一样灵活的外线球员来回穿梭;这是一个飞人的时代,联盟更喜欢那些能飞、能8米外身前运球、能做40种花样、能投远投的球员,而不是那些每次采访都要弯腰的球员。但这些因素在2005-2007赛季就已经显现:阿里纳斯、安东尼、卡特、麦迪等外线得分手受益于此,成为顶级外线得分手,把内线巨人变成了踩在脚下的人。那时,“后卫得分手”的时代已经到来。然而,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先例:外线得分手垄断MVP选票。 或者你可以说,这是“后卫得分手2.0”时代。

与80年代伯纳德·金、亚历克斯·英格利什、多米尼克·威尔金斯等老将不同,他们并不是纯粹的得分手,也是球队的组织者,进攻体系控球权较少,数据并不亮眼;而韦德和勒布朗的场均助攻数均超过7次,只有3人。老鹰队的乔·约翰逊、费城的伊戈达拉、开拓者的布兰登·罗伊,以及在哈里斯受伤期间承担起责任的篮网队的文斯·卡特——球队的头号得分手、决策者,球队中最重要的创造者,往往也是空间制造者、机会创造者。

50年代的五人进攻是最合理最完美的,70年代初的纽约尼克斯队更是以此闻名。然而随着球员越来越高,越来越快,篮球场也变得越来越狭窄,70年代的阿奇博尔德、皮特·马拉维奇和厄尔·门罗提醒世人,这个时代的球场越来越密集,就像一片幽闭的森林。于是,制造空隙的方法就出现了。对于控球后卫来说,一条新的道路出现了,于是就有了凯文·约翰逊和蒂姆·哈达威,他们的存在意味着另一种篮球哲学:用最强的控球点突破,分散对手的注意力,为队友创造空间。

在张伯伦场均50分的年代,他从来没有靠单打独斗打败过凯尔特人。80年代以后,伟大的得分手都是能够用自己的得分能力制造威胁,杀死对手。1995-2002年的火箭,奥拉朱旺所向披靡,但取胜的关键,是他把炮弹投递给的外围炮兵群;1999-2002年的鲨鱼,虽然狠辣无情,但对对手的毁灭性打击,却不是他一举一动都得来的。所以,最恐怖的进攻者,不是一场比赛砍下30分的刺客,而是能够破坏对手防守体系,让队友浑水摸鱼的破坏者。

21世纪,在各种规则和限制之下,中锋内线杀伤力下降,让外线成为更好的进攻选择,外线球员活动范围广,自由空间大,增加了选择,无论是科比还是加索尔,无论是双人挡拆,还是勒布朗利用大Z和瓦莱乔的高位掩护切入外线强行突破禁区,或是韦德和任意内线球员做假挡拆然后突破传球,意义已经不只是他们的进攻了。 这和克里斯·保罗与钱德勒的假挡拆配合随后的空中接力,罗伊与阿尔德里奇挡拆后切入的高位挡拆,伊戈达拉一对一弱侧跳传类似:他们的个人进攻是破坏对方防守体系平衡的第一步,是进攻的起点,是首先切入对方,而队友的冲锋则是在对方伤口上撒盐。

一个细节:韦德、勒布朗和科比不仅是联盟前三的得分手,而且分别是热火、骑士和湖人队的主要助攻者。

他们是联盟中在得分、突破对方防守、牵制对方、影响比赛等方面最出色的三个球员。当然,作为联盟中个人能力最强的三个锋卫摇摆人、2008年奥运会美国队前三大得分武器,这三个人生活在同一个时代或许是巧合;但是锋卫摇摆人利用个人能力和组织能力带动球队进攻的潮流是一个持续的趋势,这是一个需要个人得分威胁、吸引防守、创造空间的时代:即便是像德隆、保罗这样无私的控球后卫,除了跑动球队,场均也能砍下20分以上;没有进攻能力,即便组织再出色,也只不过是像布雷文-内德特那样的球员而已。

内幕:老虎不展现威力?

即使Air 后场聚集了所有的焦点并主导了MVP投票,但谁敢说内线在顶级球队的争夺中不再是至关重要的?

不否认詹姆斯

他们的个人能力nba现役球星背影,至少勒布朗和科比无论是战绩还是个人数据都足够有说服力,但韦德带领的热火依然胜率不足55%,相比之下,邓肯和姚明带领一支饱受伤病困扰的球队,排名西部前三,诺维茨基几乎凭一己之力帮助支离破碎的小牛队维持着60%的胜率,更别提霍华德,同样打出惊艳数据,球队战绩一路飙升。

内线球员是否被过度忽视了?

过去28位常规赛MVP,除了纳什之外,其他26位MVP得主的场均得分都在22分以上。不仅乔丹、奥尼尔、艾弗森以得分王身份7次捧起普多洛夫杯,加内特、邓肯甚至约翰逊也只在职业生涯得分最高时期才被看好。至于伯德、马龙、罗宾逊、诺维茨基、科比等,都是顶级得分手。

自1979年魔术师约翰逊和伯德进入NBA,1984年大卫斯特恩上任,乔丹带领的黄金一代也加入联盟,NBA从一个充满毒品、暴力、濒临破产的组织逐渐成长为一个在美国几乎与NFL、MLB平起平坐,并在国际影响力上开始挑战欧洲足坛顶级联赛的组织。海量的媒体关注和更多球迷的参与让造星运动理所当然地迅速发展,对于球迷来说是一场盛宴,个人得分能力也成为了非常重要的参考指标。

正如无论我们如何推崇意大利的超级防守,或者荷兰的全力攻防,足球场上最精彩的时刻永远是进球。同样,篮球场上进攻得分是关注的焦点也无可厚非,乔丹10次获得得分王,奥尼尔10次获得得分王,与罗宾逊争抢得分,科比连续4场50+力挽狂澜早已成为传奇,球迷们津津乐道的是麦迪连续4次三分逆转马刺,可谁能记得是哪位巨人在最后时刻抢下N个篮板,送出盖帽拯救球队?而詹姆斯不断刷新最年轻得分王纪录吸引无数关注之时,霍华德最年轻篮板王纪录却远没有受到太多关注。

近年来,全能型球员逐渐成为热门话题。詹姆斯被认为是唯一一个能够场均拿到三双的球员;韦德不仅是助攻王,更是后卫中顶级的抢断手和盖帽手;保罗身高1.83米,娇小的身材让年轻球员们互相追逐,让现任三双王基德被人遗忘。拥有181次三双的奥斯卡·罗伯特森感慨道:“要是早知道三双这么受欢迎,当年我就多拿助攻数就行了!”

虽然优秀的内线球员仍然很抢手,但能够掌控比赛节奏的后卫和锋卫摇摆人如今已成为联盟的宠儿。从去年奥运会就可以看出,美国队只派出了一名纯中锋,但后卫和锋卫摇摆人却多达 9 名。快速、高机动、位置模糊的篮球潮流正在形成。

另一方面,NBA缺乏年轻球员也是一个重要原因,90年代的四大中锋——奥拉朱旺、奥尼尔、罗宾逊、尤因,都有过场均至少27分的赛季;马龙和巴克利代表了4号位,他们也有着强大的得分能力,更重要的是防守没有被打折扣;邓肯是为数不多的常规赛场均得分比较“平庸”的球员,但到了季后赛,一个系列赛场均30分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随着前辈们逐渐老去,新一代内线球员依然没有一个能通过疯狂得分将对手干掉的狠角色,小斯本可以填补场面上的空缺,可惜在奥尼尔搅局后,他坚决抗拒防守,失去了昔日的风采。 姚明迄今为止的最高单场得分仍是2004年的41分,《休斯顿纪事报》专栏作家所罗门明确提出质疑:“姚明曾经在一场比赛中拿下70分?60分?50分?”因为不管是上古时期的麦肯、张伯伦,还是90年代的四大中锋,都拥有强大的得分爆发力,都曾单场砍下至少50+的成绩。

对球员全面性的需求,一度催生了四号位的崛起。从常规赛MVP数量来看,过去28年,有7个MVP颁给了大前锋。四号位取代了传统的中锋,成为新的内线支柱。80年代,邓肯、加内特、诺维茨基、韦伯、华莱士等争霸,各有所长,球风各异nba现役球星背影,彻底颠覆了四号位的传统定义。2011年,德克、KG还是常规赛MVP的有力争夺者。但今年,大个子们被彻底席卷,这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如今,布泽尔、韦斯特和阿尔德里奇在球队中只能扮演辅助的角色,波什则在一支糟糕的球队中苦苦挣扎。新人尚未接班,但“老将”们已经让观众审美疲劳。“魔兽”霍华德虽然在防守端做出了不少贡献,但在进攻体系中更像是特科格鲁和尼尔森的傀儡,领袖价值也一直受到质疑。

然而,当诺维茨基率领没有霍华德和特里的小牛队重回西部前八、邓肯率领伤病不断的马刺队依然留在西部上游、姚明在失去麦迪后独自点燃火箭队、凯尔特人在加内特缺席后带领球队7胜7负离东部第一还很远的时候,评委们是否会反思,全世界是否都因为他外线的种种风采而低估了这个高个子?

(周旭、张嘉伟)

最专业、最流行的新浪手机随时随地看NBA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