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rs直播

从巴黎奥运会争议事件看奥运会与国家意志、自由市场的关系

时间: 来源:jrs直播

百年历程,奥运会被国家意志所裹挟,被意识形态所染指,被职业化、商业化所洗礼,如今被推到国家负债的悬崖边,需要冷静反思——我为此付出了多少钱?

奥运会曾经对我们影响深远,如今它的光环却正在迅速消退。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探讨奥运会与国家意志和自由市场的关系,并分析奥运会的核心问题。

本文的逻辑

一、战场、受害者和宣传堡垒

2.职业化、商业化与体育市场

3. 效率低下、高负债和政治投机

[正文8500字,阅读时间30',感谢分享]

01

竞技场、受害者和宣传堡垒

1894年,法国教育家顾拜旦与12个国家的79名代表决定重振奥林匹克精神,成立了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现代奥运会由此拉开序幕。顾拜旦也被人们尊称为“现代奥林匹克之父”。

顾拜旦最初认为比赛应该以“团结、友谊、和平”的口号为指导,但后来他采纳了好友迪东神父的建议——“更快、更高、更强”。显然他更喜欢这个口号,因为它更纯粹。

顾拜旦提倡民间体育,提倡体育的纯粹性,反对体育民族化和军事化。他在演讲中说:“先生们,耶拿战役后不久,德国体操运动就出现了许多狂热的追随者,他们热情地传播它的影响。随后,越来越多的信徒遵循德国体操运动的戒律,在运动中追求强有力的动作。用一句话概括,它的本质就是军事化。”

然而令顾拜旦没有想到的是,晚年的奥运会竟然成为德国政治野心家们操纵舆论、传播意识形态的工具。

1932年,国际奥委会决定柏林为下一届奥运会的举办城市。此时,德国正​​盛行纳粹主义,这群极端民族主义者认为奥运会是“犹太人和和平主义者的诡计”,犹太人、黑人和白人同台竞技简直是笑话。

1933年,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党上台,德国政局发生巨大变化,国际奥委会也开始考虑是否有必要更换举办城市,并专门派人到德国调查“体育界是否存在反犹主义”,并与纳粹政府展开谈判。

谈判结果让人吃惊:纳粹政府出具了书面证明,保证犹太运动员在训练、选拔和参加奥运会过程中不受歧视。纳粹政府为何屈服呢?

此时希特勒意识到奥运会是一个绝佳的舞台。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凡尔赛条约制裁的影响2024-2016赛季nba电视转播表,德国的国际地位已明显下滑。希特勒试图通过柏林奥运会改善局面,摆脱外交孤立,弘扬民族主义,重建民族凝聚力。在编号为33/g155的柏林奥运会档案馆的记录中提到:“(希特勒)从外交角度上已经明白,德国处境十分艰难。必须伴随奥运会举办的大型文化活动才能赢得世界舆论的同情。”

纳粹政府印制了大量宣传材料,宣扬德国“繁荣昌盛”,同时耗费巨资修建了一座可容纳10万人的大型体育场、一座可容纳2万人的游泳池和一座篮球馆,还修建了极其豪华的奥运村。希特勒还邀请旅美的德裔犹太裔女击剑运动员、1928年奥运会金牌得主海伦娜·梅耶回国参赛。

但另一部分人却对纳粹的政治宣传和姿态感到反感。1936年6月,“奥林匹克思想保卫大会”在法国巴黎召开,多国代表呼吁反对在柏林举办奥运会,要求国际奥委会将奥运会地点改为巴塞罗那。纽约还成立了抵制柏林奥运会的斗争委员会。但奇怪的是,国际奥委会并没有改变决定,就连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顾拜旦也站出来支持柏林奥运会。

两个月后2024-2016赛季nba电视转播表,1936年8月,柏林奥运会成功开幕。年迈的男爵在开幕式上通过广播发表讲话:“奥林匹克运动的一个重要精神是参与,而不是取胜。对于生命来说,重要的不是征服,而是战斗……”

这段宣扬体育精神的简短讲话很快被柏林奥组委秘书长冗长的纳粹宣传淹没。奥林匹克体育场的上空飘扬着红色的纳粹旗帜,奥林匹克五环旗已然褪色。运动员们在宣读奥林匹克誓言时,举的不是奥林匹克五环旗,而是纳粹旗。各国代表队入场时,3000多名运动员走过主席台,接受希特勒的检阅。

德国为举办这届奥运会投入了整个国家,所有赛事都是在极权统治下举办的,向国内人民和世界展示了德国的稳定、团结以及税务党的强大领导力和声誉。

对于希特勒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完美的政治计划。奥运会结束后,有媒体问顾拜旦,如何看待纳粹在柏林奥运会上进行的政治宣传。顾拜旦反问记者:“政治宣传和旅游宣传有什么区别?比如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的那些旅游广告2024-2016赛季nba电视转播表,难道不就是政治宣传吗?奥运会最重要的是,奥林匹克运动本身是否借着举办奥运会的机会得到了发展。”

我们的男爵要老糊涂了?二战后公开的档案显示,1936年5月,柏林奥组委主席雷瓦尔德在希特勒的授意下,给老男爵写信,赠送1万德国马克,约合1.23万瑞士法郎,以“表示敬意”。信中特别强调,这笔钱“不必公开”。这笔捐款,相当于今天的90万美元,成了顾拜旦人生的污点。

1936年柏林奥运会充分展现了体育赛事迷惑人心、操控舆论的神奇力量。

二战结束后,世界迅速陷入美苏争霸的冷战格局,以美苏为代表的两大世界集团展开了全方位的竞争,小到太空,大到篮球赛。

1972年,美苏争霸,天下乱象丛生。慕尼黑奥林匹克体育场,美国男篮与苏联男篮狭路相逢,一场小规模的“冷战”激烈展开。“这是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争霸,篮球一直都是我们的!”时任美国国家队后卫、后任NBA主教练的道格·科林斯如是说。在此之前,美国队曾连续63场不败。

但比赛还剩10秒的时候,苏联竟然领先美国1分,而且球权还在苏联手里,美国给对手施压,抢断对方球,并造成对方犯规,科林斯走上罚球线,两罚全中,美国领先苏联1分,比赛时间只剩1秒。

这时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时任国际篮联秘书长的威廉·琼斯出面干预,裁判将时间重新调整到3秒。美国球员又气又乱,但最后3秒,苏联队送出长传,亚历山大·别洛夫接球直接带球杀入篮下,击败美国队,夺得金牌。

美国队随即提起仲裁,但由五名成员中的三名来自苏联集团的国家组成的仲裁委员会以3:2的投票结果驳回了美国队的诉讼。

这是美国队在奥运会篮球比赛中输掉的第一场比赛。颁发奖牌时,美国队拒绝接受。这枚奥运银牌至今仍躺在瑞士洛桑。

但这还不是最激烈的斗争。就在奥运会开幕前六天,八名手持冲锋枪的恐怖分子潜入奥运村,瞄准以色列运动员居住的31号楼。恐怖分子杀害了两名以色列运动员,并劫持了九名人质。随后,西德政府展开了灾难性的营救行动,九名人质全部遇难,其中包括一名西德警察。

这就是震惊世界的慕尼黑奥运会惨剧,奥运会从国家意识形态的战场,变成了政治恐怖分子的杀戮场。

1979年12月底,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对苏联予以强烈谴责,卡特总统发表声明:如果苏联不在1980年2月20日之前从阿富汗撤军,美国将抵制莫斯科奥运会。

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如期开幕,但却成为历史上最冷清的一届奥运会,美国、日本、联邦德国、中国、菲律宾、加拿大等63个国家抵制了这届奥运会,很多参赛国只派出一名旗手,举着奥林匹克会旗代替国旗入场。

闭幕式上,莫斯科奥运会主体育场没有像往常一样升起下届奥运会主办国美国的国旗,而是用洛杉矶的旗帜代替。同时,吉祥物熊用一滴泪水向人们告别。这是冷战的眼泪。这届奥运会是奥运史上最大的危机,充满了民族斗争和意识形态冲突。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苏联为了报复美国,说服16个国家抵制奥运会。但这届奥运会是最出色的一届奥运会。中国队在洛杉矶奥运会上获得了第一枚金牌。

奥运会为何会成为政治的牺牲品、美苏霸权的战场、民族主义的宣泄口?

希特勒的极权主义和美苏的较量都只是表面现象,问题在于奥运会本身。美国为什么不用梦露的礼服与苏联比赛?因为礼服是梦露的私有财产,就算她赢了,那也是梦露个人的荣耀,而不是国家的荣耀。

从1896年奥运会开始,国际奥委会就坚持业余原则,维护竞技体育的纯洁性和神圣性。所谓业余原则,就是拒绝职业运动员参赛。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职业运动员是不允许参加奥运会的,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几乎都是国家培养的,他们用纳税人的钱训练,代表国家参赛,为国争光。这就埋下了民族主义的沉没成本。在奥运赛场上,运动员和国家供养的士兵没什么区别,为国争光是他们的本职工作。看台上、电视机前的各国纳税人也会看看自己的钱花得值不值。拿一枚金牌,升起一面国旗,就足以激起无数人心中澎湃的民族自豪感。反之,如果输了比赛,就觉得自己损失很大,输给美国,简直就是奇耻大辱。

这就是当年的奥运会,疯狂的奥运会!

02

职业化、商业化与体育市场

奥运民族主义的后果是民众情绪激动,主办城市却债台高筑。

在美苏争霸的背景下,苏联和美国不甘落后,投入巨资申办奥运会,但巨额的财政投入就像是打水漂,怎么向民众交代?美苏政府只能靠廉价的民族主义,只要打败对方,每天吃泡面就值了。

但美国是联邦自治体,举办奥运会的经费由各州支付。这就相当于主办州花钱帮助联邦政府和其他州居民赢得民族自豪感。有些人对此并不高兴。1970年,科罗拉多州丹佛市赢得了第12届冬奥会的举办权,但两年后的全州公投中,科罗拉多州居民反对资助奥运会。最终,丹佛成为第一个拒绝举办奥运会的城市。

1976年,加拿大蒙特利尔中了头彩。蒙特利尔奥运会超出预算,并产生巨额债务,使城市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当地政府每年都要向市民征收额外的税款,直到30年后才还清债务。

此后的两届奥运会,除了美国和苏联外,没有一个国家愿意主办。1978年,洛杉矶“不幸”获得奥运会主办权,结果遭到大批加州民众的反对。民调显示,支持举办奥运会的民众比例从80%急剧下降到34%。美国的州自治、分权和个人权力,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政客们以国家名义进行的政治赌博。此时,加州州长布朗效仿科罗拉多州,宣布不为洛杉矶奥运会提供任何资金。

这导致了奥运会和营销策划史上的一个经典案例,南加州奥委会不甘心放弃,他们想出了一个疯狂的想法:让私人举办洛杉矶奥运会。

此时,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关键人物萨马兰奇总统于1980年上任,正大力推动奥运会商业化、职业化,他同意洛杉矶奥运会的冒险尝试。主办方首先成立了“洛杉矶奥组委主席推选委员会”,这个委员会选出一位负责人担任主席,这个人就是旅游公司总裁彼得·尤伯罗斯。然后,洛杉矶奥运会项目在没有任何支持的情况下,就承包给了尤伯罗斯。

接下这个项目后,尤贝罗斯先​​是花了100美元为洛杉矶奥组委开立账户,然后开始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尤贝罗斯开辟了两大收入来源:一是出售电视转播权;二是担任独家赞助商(奥运会TOP赞助商计划)。此后,每一届奥运会都是通过这两种方式筹集资金。

单是电视转播权就卖出了2.87亿美元,远高于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的1.01亿美元。独家赞助商模式给大公司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可口可乐以1200万美元击败百事可乐,富士以700万美元击败柯达。最终,尤伯斯从32家赞助商那里共计拿到了3.85亿美元的赞助费。而莫斯科奥运会的总赞助费只有900万美元。此外,洛杉矶奥运会门票共售出1.23亿美元,还发行了各种纪念邮票和奖牌,共筹得近1亿美元。

尤贝罗斯还将荣誉座位火炬传递商业化,火炬手通常是杰出的运动员或各行各业的代表人物。然而尤贝罗斯以 3000 美元的价格出售了 1 公里的火炬传递权,任何人都可以购买并传递火炬,这项业务获得了 4000 万美元的收入。

最终洛杉矶奥运会一共筹得7亿美元,盈利2.25亿美元,尤贝罗斯就赚了1亿多美元。尤贝罗斯干了一件了不起的事,可以说不仅国家能做到,他也能做到,甚至比国家做得更好。这是当时唯一一届盈利的奥运会。

事实上,尤伯罗斯拯救了奥运会。莫斯科奥运会遭受巨大损失后,各国都远离了奥运会。但他的民间模式让主办城市重新燃起希望。此后,奥运会主办城市的申请数量不断增加,2000年已达30多个城市。

1991年苏联解体后,欧美知识界认为以弗朗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为代表的意识形态斗争时代已经结束。奥运会上,种族主义、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等意识形态的帷幕缓缓落下,商业力量迅速崛起,驱散了意识形态的硝烟。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是冷战结束后的第一届奥运会,这届奥运会也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一届奥运会。什么叫最成功呢?那届奥运会面貌焕然一新,风清月朗,172个奥林匹克会员国家和地区全部参加了这次盛会。这届奥运会投资巨大,总投资240亿美元,其中60%来自民间自筹资金,包括商业力量。

本届奥运会的另一大特点是专业运动员的参与。二战后,体育发展有两个方向,一个是苏联、东欧国家的民族体制,一个是西欧、美国的职业化道路(商业化、市场化、俱乐部化)。由于专业运动员不能参赛,苏联、东欧国家的运动员夺得了不少金牌。

20世纪70、80年代,欧洲五大足球联赛和美国职业篮球联赛(NBA)开始崛起,一些运动项目的职业运动员水平迅速超过非职业运动员。1974年,时任国际篮联(FIBA)官员的鲍里斯·斯坦科维奇到美国观摩篮球运动,他对NBA球员的水平感到震惊,这让他意识到必须想办法让世界上最好的球员参加国际比赛,并把他们引入奥运赛场。

商业力量和职业运动员的崛起,迫使国际奥委会做出改变。1981年,萨马兰奇主席修改了《奥林匹克宪章》的相关条款,删除了“业余原则”一词,并委托各国际单项体育协会制定各自的条款和准则,由协会确认参赛运动员是否符合业余原则。1988年汉城奥运会,网球运动率先开放,职业网球运动员开始争夺奥运金牌。

1985年,NBA总裁大卫·斯特恩在纽约的办公室接见了斯坦科维奇。起初,斯特恩对斯坦科维奇的提议并不感兴趣。然而,这让他萌生了将NBA国际化,将NBA品牌和球星推向全球市场的想法。

1989年,国际篮联取消了职业球员不能参加国际比赛的规定。这为美国梦之队参加奥运会铺平了道路。起初,乔丹等众多球星不屑参加这种美国大学生队都要应付的比赛。但在“魔术师”约翰逊积极斡旋下,最终组建了一支豪华的梦之队。乔丹、约翰逊、伯德、巴克利,群星璀璨,神灵下凡,在巴塞罗那为全球球迷献上了一场精彩的篮球盛宴。比赛成为大型追星现场,各国各族球迷为之疯狂。有趣的是,他的对手是一名来自国家队的球员,还特意告诉队友,他和乔丹对决时,一定要帮他拍照,记录下这个“精彩”的时刻。在乔丹身上,我们看不到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种族主义,乔丹是世界篮球的纯粹。

梦之队最大的赢家不是美国,而是NBA。NBA开启了全球化之旅,那一代球迷先认识了23号,然后认识了NBA,进而爱上了篮球。到了2003-2004赛季,NBA常规赛和节目通过151个不同的电视台在全球212个国家播出,并在上一赛季引入了中国球员姚明。

2008年奥运会,科比、詹姆斯、韦德组成豪华梦之队来到北京,他们在中国有巨大的球迷市场和巨额的商业合作。NBA巨星往往愿意去奥运会,在全球市场推广自己的品牌,比如本赛季刚从跟腱伤病中恢复的杜兰特就率领美国队打进了东京奥运会。当然,对于大量普通球员来说,他们在全球市场的商业价值不足,更愿意利用假期休息、训练。不过,没有人会批评他们不爱国。

如今体育竞赛职业化已经彻底碾压国家体制,职业化程度极高的篮球、足球、棒球、俱乐部以及欧美的商业赛事培养了大批优秀球员,国家基本不用花纳税人的钱培养球员,只需要临时组队去奥运,纳税人也没为他们付出多少,球迷也淡化了国家情感,更加欣赏和关注自己喜欢的球星,球员也没有太大的压力,在他们心里,奥运冠军或许还没有NBA冠军或者欧冠冠军重要。

这也是奥运会衰落的表现。有人批评奥运会商业化改变了体育竞技的纯粹性。体育竞技的纯粹性到底是什么?如果纳税人的钱支持的运动员和比赛是纯粹的,那么乔丹和梦之队贡献的比赛难道不纯粹吗?拨开民族主义的硝烟,奥运会还剩下什么?

03

效率低下、高负债和政治投机

2000年悉尼奥运会或许是奥运史上的又一个转折点,萨马兰奇称赞悉尼奥运会是“有史以来最好的一届奥运会”。为什么说是最好的一届奥运会呢?悉尼奥运会在商业运作上非常成功,在场馆建设和城市宣传上也做得恰到好处。

此后,奥运会的商业运作愈发精妙,但仍难觅“合适人选”。比如因疫情推迟的东京奥运会就备受争议。今年5月的一项民调显示,超过83%的日本民众希望东京奥运会取消或推迟,仅有14%的人同意如期举办。争议何在?

除了疫情,还有经济账,东京奥运会总成本高达260亿美元,现在想赚回这笔钱几乎不可能。受新冠疫情影响,本届奥运会97%的比赛都将以无观众方式举行,门票收入从计划的8亿美元缩水到数千万美元。能不能延期,等疫情结束后再举办?

2020年4月《日本经济研究》曾统计,若东京奥运会推迟一年举办,相关场馆维护管理费以及各竞技团体举办资格赛所需资金总计将损失58亿美元。

如果东京奥运会取消,日本政府已经为此投入了巨额资金,这是难以承受的沉没成本。主会场新国立竞技场是从1964年东京奥运会主会场改建而来,但也花费了约14亿美元。除了东京奥组委出资67亿美元外,剩下的近200亿美元由日本政府承担。

而且,根据与国际奥委会签署的协议,东京无权取消奥运会。如果东京拒绝举办奥运会,日本将不得不向国际奥委会返还一大笔钱,并向电视转播商和赞助商支付巨额违约金。如果菅义伟首相取消奥运会,他的政治生涯也可能就此终结。日本政府不得不硬着头皮把奥运会办下去。

如今,主办国政府很少利用奥运会打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的牌,而是试图实现凯恩斯主义的政治政绩。主办城市官员试图借奥运会之名,大举投资基础设施,带来短期的就业和增长,获取政治成果。日本政府也有此意图。前首相安倍晋三在申办奥运会时就曾表示:“希望奥运会成为消除通货紧缩和经济衰退的触发器。”

1988年首尔奥运会,刚刚崛起的韩国急于向世界展示“汉江奇迹”的伟大成就。当然,韩国的这一举动非常成功,也促使韩国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首尔奥运会为新兴国家展示国际影响力、加快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开创了先例。自2000年悉尼奥运会以来,俄罗斯、巴西等新兴国家热衷于申办奥运会,投入基础设施的预算规模惊人。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货币泛滥,刺激新兴国家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借奥运扩张财政。

比如2014年索契冬奥会预算500亿美元,俄罗斯政府把85%的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大部分是新建的,政府告诉民众,我们不仅在举办奥运会,也在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然而公众很快意识到,这种基础设施疗法就像一剂春药,带来短期的增长,却导致长期的债务和浪费。

奥运会主办城市基础设施的扩张导致预算严重失控,自1960年以来,奥运会平均预算超支率高达172%,2000年悉尼奥运会后更是惨不忍睹,2004年雅典奥运会原预算为45亿欧元,但最终却扩大到近90亿欧元。希腊政府欠下巨额债务,纳税人苦苦支撑,直到2008年主权债务危机爆发。为偿还2014年索契冬奥会债务,俄罗斯纳税人每年需要缴纳近10亿美元的税款。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超支200亿美元,里约热内卢至少承担了130亿美元。奥运会带来的巨额债务还引发了巴西的政治动荡。 2013年,日本政府申办东京奥运会时,定下了75亿美元的预算,此后预算多次修改,到2020年第五次预算方案出炉时,已耗资154亿美元。但根据日本政府审计,本届奥运会的成本应该在260亿美元左右。按照目前的计算,东京奥运会给日本政府增加巨额债务在所难免。

为什么举办奥运会总是亏损,甚至摧毁一个国家和城市的财政?

奥运基础设施建设耗资巨大,奥运结束后其商业价值微乎其微,仍需花费大量资金进行维护。主办城市需要建设可容纳一两万人的奥运村,需配备数万间客房及各类服务设施。奥运会结束后,奥运村内的豪华设施几乎长期闲置,每年维护费用超过数千万美元。如2000年悉尼奥运会主体育场每年维护费用就达3000万美元。2004年雅典奥运会建设的大部分设施几乎荒废。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大部分场馆在一年后被废弃或闲置,奥林匹克公园关闭,奥运村空置。

大规模低效低效的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只有债务、通货膨胀和廉价情绪。2012年伦敦奥运会期间,创造了4.8万个临时就业岗位,但奥运会结束后,这些临时就业岗位自动消失。奥运会后,主办城市很容易出现高负债和经济衰退,这就是“后奥运低谷效应”。

如今,来自所有国家 /地区的人们逐渐意识到,借钱来观看豪华的烟花表演太奢侈了。

以2024年的竞标为例。匈牙利还放弃了在公民身上的竞标。接管了2028年奥运会。

奥运会,有什么问题?

奥运会不是一项好运动,但有些人说,商业化已经破坏了奥运会的精神。

在一言中,奥运会模式使政府在奥运会上的主要参与者的角色实际上是各个国家的政府。

在1980年代之前,各个国家的政府付费培训运动员参加比赛,这与政府直接运营体育市场的效率不足。

在1980年代,专业运动会上升,奥运会以市场为导向,自由市场培训的运动员,政府少参与体育赛事的运作,在奥运会上,美国的所有运动员都从1984年的洛斯天然气中选择了奥运会。

但是,奥运会上有许多不受欢迎的事件,许多事件的专业水平很低。

更大的问题在于奥运会的东道国城市。

与世界杯相比,奥运会的投资更大,而差额则在于大多数国家的专业人士。因此,观看世界杯,我们的心更纯净,我们可以更享受体育比赛的魅力。

在过去十年的全球货币潮流中,代理机构在财政和货币限制中不足,这鼓励东道国政府征服城市,不仅直接运营体育和奥运会活动,而且直接投资于大型城市:烟花在烟花中很容易,而且他们付出了凉爽的付出。

但是,每个人都有一个奥林匹克的梦想。

但是,意识形态斗争永远不会停止。